首 页  >>  新闻资讯 >> 绿化新闻 >> 贵州打造绿色产业勇拔穷根 贵州生态脱贫渐入佳境

贵州打造绿色产业勇拔穷根 贵州生态脱贫渐入佳境

在因红军“四渡赤水”经典战役而闻名的贵州省赤水市,82%的森林覆盖率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分享了“生态红利”,走出贫困境遇。

  记者近日在赤水市两河口镇大荣村采访了解到,“山顶种楠竹、山腰种猕猴桃、山下养鱼”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,把这个曾经边远贫困的村寨,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。

  2016年顺利脱贫的大荣村村民罗正林说,在政府帮助下,3年前家里栽种了200株红心猕猴桃,今年,猕猴桃至少挂果5000斤,收入预计超过2.5万元。“有了这些年年都长的‘金疙瘩’,持续脱贫不成问题。”

  大荣村有258户995名村民,村支书唐永富说,以前穷在没有致富产业。近年来村里通路后,村民售卖竹原料,种植核桃、猕猴桃等经果林,收入大幅增加,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31元。

  像大荣村一样,赤水市凭借优质的生态环境,发展立体生态农业,两年来已使2.1万多贫困人口脱贫。

  “除了大荣村的红心猕猴桃,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乡的葡萄、纳雍县厍东关乡的玛瑙红樱桃、沿河自治县沙子镇的空心李、岑巩县客楼镇的水蜜桃、荔波县朝阳镇的蜜柚等,一大批山地绿色农业正推动脱贫增收。”贵州省扶贫办副主任覃儒方说,今年贵州还将实施2万个以上的产业扶贫项目,力争带动60万贫困群众脱贫。

  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,实现“生态美”和“百姓富”共生,贵州省近年来力推“大扶贫”和“大生态”战略相互融合,相互促进,“生态脱贫”渐入佳境。

  不仅是生态农业,生态旅游也成为脱贫攻坚的“利器”。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磏镇文家坝村48岁的贫困户庞光辉就享受到了“生态脱贫”的福。

  “前些年在外面打工,跑了很多地方,没挣到什么钱,老婆又生病。”他告诉记者,去年回家乡才意识到,依山傍水的村庄才是自己发展的地方。在各方支持下,他开设了一家“仡乡风情农家乐”。

  白墙黑瓦的小院子掩映在青山绿水中,庞光辉的农家乐每天都有客人来吃饭,多的时候有10桌,少的时候也有3、4桌。4间客房几乎一直客满。

  “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,全家脱贫很快就能实现。”他高兴地说。

  今年以来,依托良好生态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,已经直接带动17.03万贫困人口、间接带动22.9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。根据贵州省规划,“十三五”期间,100万以上贫困人口将分享“旅游蛋糕”。

  日前,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(贵州)实施方案》获批。贵州省提出,结合贫困程度深、贫困面广的实际,在推动生态与脱贫深度融合上作示范,建立“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”。

 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美均说,近年来,贵州省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,致力于将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。

  为此,贵州将实施退耕护还林建设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、森林资源利用、碳汇交易试点等十大生态扶贫工程,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与修复中增收脱贫、稳定致富。到2020年,助推全省30万以上贫困户、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。

漳州蓝睿园艺场 微信/手机:13358300505  发布日期:2017-10-18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在线客服